作者:天津自釀協會老于
上篇《果泥啤酒為什么這么火》說的是我理解的“其他大部分愛好者”的感受。這篇說我自己的感受。
在我看來,“火”的背后是一系列錯覺
錯覺最大的來源就是“水”怕了。
國內大部分美式淡拉格真的很淡,酒精度徘徊在3-4度,麥芽度普遍只有8-14p。我們形容國產美式淡拉格“水”。一個水字形容了4個緯度,酒體薄,味道淡,風味寡,酒精度低。 如此一來,對初接觸“精釀”的朋友來說,好的啤酒,或者說“精釀”,絕不能水,上述4項有一項水也不行。 講真,這款很值得一喝 果泥迎合了這種需求,粘稠厚重,風味濃郁。 但很不幸,大部分果泥啤酒喪失了啤酒的特點;同時很膩,不耐喝;即便作為一種酒精飲料,因為果泥風味太強而難以體會到風味的層次 ——啤酒的假象,預調雞尾酒 在基酒釀造完后,添加大量果泥,通過巴殺避免果汁進一步發酵(林德曼小瓶子就是這么做的),或者不經巴殺但盡量通過低溫儲運快速飲用限制基酒酵母活性發揮,本質上就是預先調配好的啤酒雞尾酒 ——甜蜜的假象,最愛前三口 1975 年,百事就開展過一項名為「百事挑戰」的營銷項目。他們會在街頭支起場子,在桌子上擺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一杯裝著可口可樂,一杯裝著百事可樂,然后邀請路人來品嘗,讓他們僅憑味道選出兩杯可樂中最喜歡的一個。 最終答案揭曉,多數人都選擇了百事可樂。可口可樂也曾秘密組織類似百事挑戰的活動,希望能夠扳回一城。 但在可口自家的測試結果中仍然是百事勝出。 原因很簡單,盲測使用小杯子,大家只喝一小口,配方偏甜的飲料更受人歡迎。 目前精釀啤酒的飲用場景與通常的“頓頓頓”“踩箱喝”不同,大家通常更用心的體會啤酒的風味,所以更濃郁的產品更容易得到更高的評價。然而這樣濃厚甜膩的啤酒要喝完一大杯,恐怕太膩了。 ——豐富的假象,“濃”的沒層次 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歡混合果汁。當很多風味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我們只能記得甜味,更不要說有些難得使用了帶有酸味的漿果來“調”果泥啤酒還要額外添加乳糖來增加“適飲性”。果泥啤酒結合了果泥和啤酒兩種元素,但沒有酒花味,沒有麥芽味,也沒有酒味,大部分產品只能表現出單調的果汁味。。。。。。 去冰就是果泥 我在家試過美式淡拉格、古斯、比利時小麥、新英格蘭IPA等與NFC果汁混合飲用,效果與很多果泥啤酒無異,基酒在高比例的果汁下基本上只表現出起泡性上。 或許可以進軍酒吧了,果泥伴侶 ——“甜品世濤”,不要總和奶茶一起玩 如果說果泥啤酒是對“果香”漸行漸偏的產物,甜品世濤恐怕是在麥芽風味上漸行漸偏了。只要釀造得當,不增味不過桶不帝國的世濤啤酒通常可以產生深色水果味、咖啡、巧克力,烘烤味、堅果味等等豐富有層次感的味道。 5.6度,多少15~6度的世濤難以企及的豐富 但在精釀酒廠研發探索與消費者購買品鑒的互動中,因為需要技術的積累和資本的耐心陪伴,需要受過更多訓練的的敏感口鼻來品味,富有層次而又豐富的風味變得曲高和寡。市場沒有這樣大的耐心。不可發酵糖堆積,各種增味,整體更甜、酒精度更高的帝國世濤令“水”怕了的精釀愛好者趨之若鶩。某類風味過強回掩蓋其他風味,顧此失彼。因為不想水,怕淡,最后用啤酒換得一杯奶茶或一杯果汁,實在得不償失。 我們嘗試精釀的原因或許是無法忍受風味的寡淡 我們愛上精釀后真的無法忍受的是啤酒風格的單一 抵制了水擁抱了糖漿是矯枉過正 期待更理性的看待果泥啤酒 期待更多有趣的風格 敬!啤酒!
用戶點評 共 15 條評論
被我帶入精釀坑的朋友均受不了苦,現在只喝果泥,我就很無奈
贊,說出了我不敢說的話
果泥的盛行大概就是適口性更好吧,其實口感上已經偏離精釀甚至啤酒行列了。酒精飲品更符合它的身份。支持樓主!
寫的太好了,支持!
其實就是一個“適度”的問題,鼓勵用各種原料和工藝開發出風格多樣的產品,但不能丟了最基本的啤酒風味。
不過我是形式和結構自由主義,只要真心喜歡,喝雪碧也算是品精釀
果泥可以嘗鮮,獵奇,或是偶爾的調劑,但很難作為口糧,我再愛啤酒但是火鍋吃爽了沒有比來口雪碧更痛快的了,10公里跑下來抱著半個冰西瓜蒯比喝瓶啤酒痛快的多。
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只要價格不虛高,一切存在都是對的。
果泥在我眼里和果汁沒啥區別,喝著沒意思。加之這類啤酒的價格在自己品牌中都屬于比較貴的,毫無性價比。
我花30多喝一個國產的漿啤,或者花100多來個邪惡雙子。。遠不如直截了當來個同品牌的渾濁舒坦~
啤酒是沒有糖的藝術
就像老貴茲發酵發酵發酵糖都被酵母消耗完了。干嘛又加糖進去,干脆去奶茶喝不就好了嗎。
作為釀造者 我覺得你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你用了果泥可以掩蓋一切不良的風味!用一種基酒作為基礎加各種的果汁果泥達到顧客群體的所需!這才是他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