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張地圖引出今天的文章。
上一篇講到了德國,這篇講講德國的鄰國,西部的比利時、荷蘭、法國不在今天的討論范圍之內,北部的丹麥和英國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因此今天的高光給到存在感略低的三個國家:波蘭、捷克和奧地利。
以下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合理猜測:
順著這個思路去做research,果不其然,幾乎一一驗證。
格羅吉斯克煙熏小麥啤酒
(Grodziskie/Gr?tzer)
源自波蘭格羅吉斯克(Grodzisk),波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啤酒風格,一種上發酵的煙熏小麥啤酒,一戰前在德國北部非常流行,在德國叫格拉茲啤酒(Gr?tzer),源自格羅吉斯克的德語名格拉茲(Gr?tz)。
總結一下,格羅吉斯克煙熏小麥啤酒,是一種淺金色、高碳酸、重度投放酒花(heavily-hopped)但苦度偏低、酒精度低、礦物質含量高、投放了橡木煙熏小麥芽的上發酵啤酒。口感清脆,著有“波蘭香檳”之稱,有三個變種:
Grodziskie:OG7-8°P ABV2.5%
Grodzisz:OG12°P ABV3.5%
Bernadyńskie:OG14°P ABV3-5%
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滅絕。
注:角鯊頭有100%橡木煙熏小麥芽版本。
傳統布拉格艾爾
(Old Prague-style Ale)
20世紀80年代的捷克啤酒廠和30年代的幾乎沒什么變化,雖然生產力很低,但啤酒的質量是毋庸置疑的。開放式發酵罐、較長的貯藏時間、沒有巴氏殺菌,生產出了獨特的、味道鮮美的啤酒。
在捷克,皮爾森和百威這兩個詞是作為地域性詞匯使用的,而不是用來指定一種風格或一個品牌。
窖藏(Lagering)很可能起源于波西米亞,在15世紀下半葉被引入鄰國巴伐利亞,這種習俗一直存在。
A History of Beer and Brewing, Ian Hornsey
在1830年左右,當下發酵的啤酒從德國東南部到達波西米亞時,人們愛上了這種所謂的“巴伐利亞啤酒”,這些啤酒通常深黑,但口感清脆細膩。
而傳統布拉格艾爾(Old Prague-style Ale)與慕尼黑拉格頗有淵源,雖然不如皮爾森有名,但布拉格啤酒依然是高標準的代名詞。不幸的是,這種風格已經消失。
傳統布拉格艾爾比其它捷克風格更長時間地堅持了上發酵傳統,直到19世紀末才改用拉格酵母。后來成為一種和慕尼黑拉格一樣的深色拉格啤酒。
提煉一下關鍵詞:開放式發酵、艾爾酵母、上發酵、較長貯藏(Lagering)時間、沒有巴氏殺菌。
注:由種子庫酒廠(Seedstock Brewery)首次復活。
維也納拉格
(Vienna Lager)
先說一下奧地利啤酒,雖然酒廠數量遠比不上德國,但德國有的風格奧地利都要,奧地利有的風格德國卻沒有。
維也納拉格是一種味道、顏色介于波西米亞啤酒和巴伐利亞啤酒的過渡風格,酒體通常帶有一點紅色。
皮爾森麥芽、維也納麥芽、慕尼黑麥芽是釀酒師常用的三種麥芽,色度從淺到深。今天的慕尼黑拉格是用皮爾森麥芽加少量的深色度麥芽釀造而成的。
在歷史上,波西米亞拉格(包含百威、皮爾森)由100%皮爾森麥芽釀造、維也納拉格由100%維也納麥芽釀造、慕尼黑拉格由100%慕尼黑麥芽釀造。
從淺到深:百威、皮爾森、維也納、慕尼黑。
注:由種子庫酒廠(Seedstock Brewery)首次復活。
霍恩燕麥啤酒
(Horner)
源自奧地利霍恩(Horn),是一種完全由燕麥麥芽發酵的夏日啤酒,酒體渾濁淺黃,苦度低,有燕麥的奶油香氣,有時會加入酒石酸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酸度。
在1700年到1800年間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非常流行,莫扎特曾寫過:“在炎熱的夏天,我要喝檸檬水、杏仁奶和霍恩啤酒”。
釀造全燕麥麥芽啤酒和釀造全小麥麥芽啤酒一樣棘手,因為會有很大的風險造成設備堵塞,正確的做法是在糖化階段投入大量稻殼。
燕麥的淀粉含量較低,出糖率不如大麥。
有證據表明全燕麥麥芽發酵的啤酒有時會帶有明顯的莓果氣息。
注:由種子庫酒廠(Seedstock Brewery)首次復活。國內已有商釀版本。
本文并非商用,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不妥,請聯系平臺刪除
用戶點評 共 6 條評論
霍恩燕麥啤酒的國內商釀版本是啥?
霍思燕麥啤酒
這個時代給了我們無數啤酒可供選擇,以至于就算在家喝酒也變得更加令人激動。在家喝酒意味著你可以決定一切細節,坐在你想坐的位置,用你喜歡的杯子,你來決定想聽什么音樂,追哪部電視劇……
積分商城什么時候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