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是釀造啤酒的重要步驟,通過加熱研磨麥芽與水的混合物,能夠激活麥芽中的淀粉酶,從而將淀粉轉化為可發酵的糖。
但在過去,金屬糖化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的東西。直到幾個世紀前,金屬水壺才成為人人都買得起的東西。
在中世紀的城市,一個城市才可能有一座公共釀酒廠(點擊閱讀公共釀酒廠),這樣的釀酒廠不屬于任何個人,而屬于全體市民,任何市民都有權在公共釀酒廠完成糖化和煮沸,然后將冷卻的麥汁運回自家發酵。
對于鄉下人來說,木桶顯然是比鐵鍋更容易獲取也更加便宜的容器。只是有一個問題,你如何加熱木桶中的麥汁呢?有一種很原始的方法——用燒紅的石頭來加熱。
這種啤酒有一種很直觀的名字——Steinbier,也就是德語的“石頭啤酒”。
石啤是一種在奧地利南部的卡林西亞州(Carinthia)唯一流傳下來的農舍艾爾風格。在德國、北歐等地也有釀造石啤的傳統。
我們知道釀造本身是如何工作的,這要歸功于弗里茨·卡斯基茲(Fritz Kaschitz),他在20多歲時曾在卡林西亞斯坦比爾(Carinthian Steinbier)釀酒廠擔任工頭,并在1917年釀造了最后一批石啤。
一個600千克麥芽的批次需要用到20千克的石頭加熱。為了將石頭燒紅,需要花大約2到2.5個小時。為了撿起石頭,需要用到長鉗子。
為了讓底部的麥芽不被燒糊,你還不能讓石頭接觸桶底。與之配套的,還常常包括一個懸掛的托架(在過去是木制的,需要浸濕數小時以防燃燒)。
在桶底,需要放幾根新鮮的松樹枝,如果它們太干,就失去了過濾的功能。這些松樹枝被石頭壓在桶底。當水升溫至62至75攝氏度時,加入酒花,熱石并未完全浸沒,所以酒花會被熱石直接“烤”,為了防止酒花燃燒,需要緩慢加入更多的水。
十分鐘后,開始糖化,不斷地攪拌,期間將石頭緩慢地加入到容器中,讓溫度升高至沸騰,這通常會持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然后釀酒工人會休息兩個小時。
兩個小時后抽出頭道麥汁,不經煮沸直接進入發酵罐。多次用熱水沖洗,得到更多的麥汁,直接進入發酵罐。在22攝氏度接種酵母,酵母來自慕尼黑的小麥啤酒廠。
這種啤酒擁有很高的碳酸程度,泡沫很多,略帶酸味,還帶有明顯的煙熏味。
佛蒙特州的皇后市酒廠(Queen City Brewery)在2017年做了一個批次的石啤,因為太過費時費力且成本極高,因此只做了一次。
直到1917年,用金屬容器加熱麥汁的釀造方式才將它完全取代。
現在,芬蘭依然保持著用熱石釀造sahati啤酒的傳統,用到燒紅的石頭,以獲得一些特殊的味道。
一些題外話
這種風格讓我們對古代的啤酒有了很多合理的推測——在古代,很多啤酒的麥汁其實是沒有煮沸的。
即使是今天的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很多農舍釀酒師依然不會煮沸他們的啤酒。
當他們有了金屬糖化鍋之后也是如此,他們只會把熱水和杜松(用于過濾)倒在麥芽上完成糖化,之后便將得到的麥汁直接發酵。在美國,按照這種方法釀酒的酒廠有艾爾藥劑師。
就像我們現在將啤酒放在木桶中陳釀,是為了獲得獨特的味道,但在過去,這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
石啤也是如此。在機械化程度如此高的今天,依然有人愿意去用一種原始的方法釀造啤酒,難道不正是精釀啤酒的精神所在嗎?
我們在獲得了空前的生產力的同時,也失去了過去手工時代的美好味道。
拓展閱讀
https://braumagazin.de/article/spiel-mit-dem-feuer-kaerntner-steinbier-rekonstruiert/
https://dafteejit.com/2020/08/carinthian-steinbier/
https://www.garshol.priv.no/blog/361.html
用戶點評 共 1 條評論
嘿嘿@黑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