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一個故事
很多愛喝酒的熱心群眾早已聽過的故事:
1876年
一個姓Busch的德國人
和他姓Anheuser的岳父
在美國聯合成立了一家啤酒廠
并取名為Anheuser-Busch
后來
又有一位叫Carl Conrad加入
一起開發出了一款波希米亞風格的拉格
也就是百威
但沒想到的是
在捷克也有一個百威
本來還相安無事
但美國百威發展很快
人怕出名
捷克百威知道了
結果兩家杠起來了
1894年
雙方首次打起了官司
沒想到一打就是一個多世紀
兩次世界大戰都沒能讓他們消停
協議是簽了又簽
但最終火藥味也沒有散去
美國百威雖多次提出要溢價收購
但捷克百威和捷克政府依然正面剛
意思是
要么你美國百威把捷克這個國家買了
否則收購這事兒提都別提
美國超級碗的廣告,為此美國那位百威被噴一臉
...
實際上
標在啤酒瓶/罐的名字撞臉
也不只這一次
2004年
俄羅斯河和艾弗瑞兩家酒廠發現
他們同時都有一款名為Salvation的啤酒。
Avery Salvation
Russian River Salvation
但這兩家不但沒鬧起來
反而覺得這是茫茫酒海里難得的緣分
于是兩家酒廠惺惺相惜
覺得不合作釀一款酒
就太對不起這“英雄所見略同之遇”了。
所以兩年后
這倆就共同推出了一款比利時烈性艾爾
任性地取名為
“Collaboration Not Litigation”
(合釀而不是打官司)
看這酒標就知道跟俄羅斯河脫不了關系
有沒有一種牧童遙指桑樹村的感覺?
俄羅斯河和艾弗瑞鬧出的這事
引爆了酒客們的表達欲
但這件事發酵后
卻陰差陽錯地讓美國掀起了一股合釀之風。
為這波操作猛烈鼓掌
其實
合釀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事
合釀是不是為了利潤和利益呢?
利益可以是合釀的一個目的
但并不是首要考慮的目標
走出釀酒師和品牌的舒適區
在創意之間找到碰撞
品牌與品牌的惺惺相惜
增進彼此的距離
其實這才是合釀的關鍵所在
像維多利亞、巨石和角鯊頭
從2010年開始便一起合釀
Saison du Buff
每年都會推出合釀款
一轉眼就是9年
2015年
鮮有露面的康帝隆
聯合美國阿拉嘉什
一起推出了一款蘭比克風格的啤酒
并取名為Wild Friendship
橫跨兩洲向友誼致敬
除了在華盛頓
在美國丹佛
都有一個每年舉行的合釀啤酒節
幾乎沒有其它任何行業
能拋開競爭的概念
強調合作與學習的心態
與其說精釀啤酒是一個行業
其實它更像是一個社區
當然
你會說那么在國內又怎么樣呢?
在中國
當然也有大名鼎鼎的合釀啤酒節
想要近距離感受合釀的魅力和精神
去八乘八
沒錯的
恰好今年的八乘八啤酒節快到了
小伙伴們也是時候準備好肚子
輕裝上陣了
八家中國本土的精釀品牌
聯合八家來自北歐的精釀品牌
為酒友們準備了這場合釀的盛宴
Amager Bryghus
(丹麥)
X
美西精釀
(成都)
Brewski
(瑞典)
X
京A
(北京)
Dugges Bryggeri
(瑞典)
X
仙麥精釀
(西安)
Kex Brewing
(冰島)
X
Trip Smith
(貴陽)
N?gne ?
(挪威)
X
香格里拉精釀
(香格里拉)
P?hjala Brewing
(愛沙尼亞)
X
臺灣啤酒頭精釀
(臺灣)
Stigbergets Bryggeri
(瑞典)
X
武漢18號酒館
(武漢)
To ?l
(丹麥)
X
少爺精釀
(香港)
136款啤酒的豪華酒單
也請收好
活動詳情
時間
2018年10月26日-27日
周五-周六
地點
朗園Vintage虞社演藝空間
最后
我們還是留了福利給大家
截止到明天中午12:00前
(10月24日中午12:00前)
在本文下方留言
我們將從微信公眾號和APP
共抽取三位幸運朋友
贈送八乘八的票一張
Cheers!
用戶點評 共 37 條評論
這么hi
某些懂的人吃相太難看
我也想喝著啤酒,賺著錢,喝全世界數不盡的精釀啤酒??
抽吧,抽吧
好想去見見世面,看看大人物。
black milk wave 隨波逐牛名字很屌...如果是我會翻譯成黑奶波兒
楊超越保佑我
但求抽中,今年無憾矣~
敢問在哪個地區
我來組成分母!